首页
道教文化
民俗文化
儒家文化
传统文化
文化故事
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景山公园等区域的风貌。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 当地时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其遗产区面积589公顷
儒家文化
2024-10-21
0
刘星鼎 成中英对战国儒家金声玉振概念的本体诠释
摘要:“金声玉振”概念共现于《五行》与《孟子》,但学界目前对于此概念所包含的战国儒家共同的思想“本体”没有透彻的观照。如果尝试引入“本体诠释学”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分析检讨,将其自觉地运用于概念与概念史的诠释,有助于廓清“金声玉振”概念的相关争论,探索其背后更广阔的诠释空间。“金声玉振”以“玉振”收束、统摄并超越“金声”,表明《五行》《孟子》各自都对先秦儒家德性进行整合
儒家文化
2024-10-21
0
刘光胜民本概念的内涵及民本思想的恒久价值
“以民为本”是中国哲学的主流和底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标识。但“民本”概念的内涵是什么?其价值何在?这一直是学界尚未讲清楚、弄明白的问题。 一、何为“民本”? 何为“民本”?李存山先生认为,儒家民本思想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人民的利益是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主体;二是君主的权力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巩固。(参见李存山:《儒家的民本与》,《孔子研究》2001年第6期)卢向国强调“民本”一词
儒家文化
2024-10-21
0
冯俊 冯立破解古今中西之争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新征程上,无论是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都离不开融通中外、贯通古今。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习新时代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儒家文化
2024-10-21
0
儒风汤汤 全球共襄甲辰年公祭孔子大典侧记
9月28日上午,甲辰年公祭孔子大典在曲阜孔庙举行。(□通讯员杨国庆报道) 金秋盛世,礼运东方,大哉夫子,万世景仰。甲辰年公祭孔子大典暨2024全球云祭孔,9月28日在山东曲阜孔庙举行。海内外各界人士会聚于此,共同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孔子诞辰2575周年。 今年是、批准实行山东曲阜主会场、浙江衢州分会场共祭孔子,开启新的办节体制的第一年。此外
儒家文化
2024-10-21
0
儒学百科全书编纂工作会议召开
近日,为期4天的《儒学百科全书》编纂工作会议在曲阜师范大学召开。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党委委员、副主任,孔子研究院朱瑞显,曲阜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李兆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词条与词库中心副主任王文晶,及来自海内外的知名儒学专家60余人参加会议。开幕式由曲阜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朱莉雅主持。 朱瑞显代表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副主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
儒家文化
2024-10-21
0
何益鑫中庸的理念历史与实践
摘要:《中庸》是一部以中庸之道为主题的道学著作。据《论语·尧曰》、古文《尚书·大禹谟》以及清华简《保训》等的记载,尧舜禹三代以来就已形成了以“中”为最高原则的传统。在相关思想叙事中,舜乃是中的思想的开端。他的“求中”“得中”(《保训》),“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实是“中”的原初实践的一个隐喻,揭示了中的当下实践与历史生成的基本逻辑。此后,中的具体性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展开
儒家文化
2024-10-21
0
任鹏程儒家人性论的基本内涵及其逻辑演变
摘要:人性论是儒家哲学的核心问题,其随着历史发展演变出不同内涵、呈现不同特点。孔子认为生之谓性。孟子进一步分辨其中的善恶,以善质为性。荀子反之,以恶质为性。汉儒综合孟荀,认为性善恶混,魏晋唐儒家也持这种观点。宋明理学将人天生之物分为两类,即形而上的性和形而下的气。形而上的性是超越的,为理想人生奠定合法性基础;形而下的气有清浊之分,为道德教化提供存在论基础。而从先秦到宋明的儒家教化
儒家文化
2024-10-21
0
任剑涛形而上学的突围以生活儒学的超越本体论为例
摘要:当代儒学研究的繁荣景象令人瞩目;但儒学的多元化呈现与儒学的方向性决断之间如何吻合起来,是一个颇富挑战性的问题。就此而言,儒学在繁荣中的困境愈益为人觉察:究竟儒学能不能从传统儒学转变为现代儒学,以及儒学能否维持其亘古不变的完备性学说结构,成为现代儒学需要给出理论答案与实践方案的根本难题。现代新儒学似乎给出了一个性的方案:从现代处境上讲,儒学表示接纳与科学;从比较哲学角度讲
儒家文化
2024-10-21
0
以文化强国目标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逻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用“七个聚焦”来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其中之一是“聚焦建设文化强国”,并提出“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健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体制机制”。建设文化强国是实现的必然要求,而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路径之一。因此,厘清建设文化强国目标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引领作用
儒家文化
2024-10-21
0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智慧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基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强大的精神支撑。指出:“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中华民族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儒家文化
2024-10-21
0
从为官之本到居家之训张岳崧的家训十则
张岳崧(1773—1842年),字子俊,琼州府定安县高林里(今海南省定安县永丰乡高林村)人。幼时聪慧好读书,七八岁时,与孩童游钓,书不释手,常常“旁及史传诸书”“述古人事娓娓动听”。嘉庆九年(1804年)31岁的张岳崧广东乡试中举,5年后殿试一甲探花及第,传胪唱名时,嘉庆皇帝特谕“何地无才”。 张岳崧是海南科举史上的唯一探花郎,为官数十载,政绩平实通达:选贤任能、赈济救灾、治理水患、修史撰志
儒家文化
2024-10-21
0
中庸儒家思想的逻辑框架与当代价值
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深刻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格,而作为儒家“四书”之一的《中庸》,不仅承载着孔子及其门生传授的处世哲学与人生智慧,更是中华民族“中和”哲学思想之所系。近日,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
儒家文化
2024-10-21
0
首页
上一页
1
...
6
7
8
下一页
尾页
随便看看
梁涛德命与运命之间孔孟天命观新论
0
杨逢彬匏瓜这个瓜能吃吗
0
杨海文孟子离娄上反其仁章析论
0
杨海文世态道德化以孝敬父母为第一义
0
杨泽波存在物在道德存有辅线中的位置儒家生生伦理学对阳明心外无物学说的解读
0
推荐排行
阅读排行
杨泽波存在物在道德存有辅线中的位置儒家生生伦理学对阳明心外无物学说的解读
0
杨国荣礼的哲学意义基于 荀子 礼论的考察
0
杨国荣何为儒学儒学的内核及其多重向度
0
李春颖在中国哲学史书写中探寻中国哲学
0
方勇七论新子学
0